河源江東新區生態環境辦公室擬對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審查的公示
來源:本網時間:2022-12-20 16:16:31
河源江東新區生態環境辦公室擬對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審查的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辦擬對《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進行審查,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將該項目環境評價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2個工作日(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21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辦反映。
聯系地址:河源市江東新區梧桐二路勝利花園,郵編:517000
聯系電話:0762-3133191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河源江東新區生態環境辦公室
2022年12月20日
項目名稱 | 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 |
建設單位 | 河源市職業病防治院(河源市慢性病防治院) |
建設地點 | 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桂林村內 |
環評機構 | 深圳昇瑞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一、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以下簡稱“項目”)位于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桂林村內。本項目總投資50122.33萬元,項目診療范圍擬包括傳染病防治、職業病防治、皮膚性病防治等,是一個專科兼具綜合的醫療機構,本項目擬設置總床位450張(400張傳染病病床、50張職業病病床)。項目總用地面積為27882.64m2,總建筑面積為47000m2,新建1棟8層傳染病防治中心、1棟6層傳染病防治中心、1棟5層職業病防治大樓、1棟5層檢驗檢測大樓、1棟5層生活配套大樓,日均門診量為1000人,同時相應完善相關醫療及基礎配套設施。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廢水污染防治工作。廢水主要來源于醫療廢水和生活廢水,應嚴格執行“雨污分流”制度,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在市政污水管網接通前,近期傳染性醫療廢水經消毒預處理、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預處理及食堂含油污水經隔油隔渣池預處理,以上廢水再一同進入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1中的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中A標準的較嚴者后排放,經連塘小溪,再經新坑水,最后匯入東江;在市政污水管網接通后,遠期傳染性醫療廢水經消毒預處理、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預處理及食堂含油污水經隔油隔渣池預處理,以上廢水再一同進入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1中的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三級標準的較嚴者后排放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二)廢氣污染防治工作。項目廢氣主要為備用發電機廢氣、食堂油煙廢氣、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備用發電機煙氣經“堿液噴淋”處理達標后通過排氣管道引至樓頂高空排放(DA001),排放執行廣東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食堂油煙經“油煙凈化器”處理達標后通過風機引至樓頂排放(DA002),排放執行《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相應標準;污水處理站惡臭收集后經“生物除臭濾塔+臭氧消毒”處理達標后通過15m高排氣管道排放(DA003),排放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2005)中表3的標準。 (三)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必要的減振、消聲、隔聲等措施,降低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四周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OO8)2類標準。 (四)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項目固體廢物主要有生活垃圾,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污泥等。建立固體廢物的管理制度,對醫療廢物、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進行分類管理、分類存放、分類處置。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等相關技術規范設置醫療廢物暫存室,強化醫療廢物的管理。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站的污泥等危險廢物應交有處理能力的資質單位統一處理;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由環衛部門清運。 |
公眾參與情況 |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規定,本項目報告表受理公告在新區網站公示了5個工作日,在受理公告期限內我辦未接到公眾反饋意見。 |
河源江東新區生態環境辦公室擬對河源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審查的公示.pdf